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项目 | 湖南设计
阅读:3969 2023-11-21




11月20日,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建筑与城市研究院杨晓设计工作室、医卫与康养设计研究院原创设计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项目启动开工,娄底市市委市政府、省卫健委、市直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市中心医院、娄底医院、娄星区、娄底市城发集团、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开工仪式,HD建筑与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李渤,副主任工程师刘小燕受邀参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于今年7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湖南省目前唯一获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该项目由娄底市人民政府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以娄底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建设以“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为主线,以胸外、重症医学、泌尿外科、传染病、航空应急救援中心为核心的“强专科、大综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深度下沉,提升娄底市的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和水平。



项目选址于娄底市万宝新区南环路与新星南路交叉口,项目用地总面积17.55万m2(263.25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6.03万m2,其中地上面积约18.59万m2,地下面积约7.44万m2。设计总床位数为1200床,其中综合医院病床1000张,传染病区床位200张。



HD项目团队在建筑设计上以打造新时代医院形象建筑为意向,从场地环境出发,统筹考虑全院区形象。


建筑沿南侧道路展开,整体外观现代简约,通过建筑的形体组合方式以及立面的开窗形式,充分体现建筑的现代性与美学特征,并对光与影、线与面进行变化处理,更加增强建筑的形体感,从而实现医院整体空间形态的协调与统一。


此外,HD项目团队在方案设计中引入娄底的文化内核与地域特征,充分体现“与城市相融、与景观相生、功能完备安全高效便捷、弹性发展”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HD项目团队坚持“与城市相融”的理念,通过城市交通组织、物流组织、竖向设计和空间形态设计等,实现医疗建筑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结合该场地四面临路、交通便利的优势,通过设置人行出入口、人行天桥、过街通道和公交站等,方便就医人员直接到达院区,多个广场空间的设置,将城市与医院建筑深度连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诊体验。


此外,通过对院区分行交通系统、物流动线和特殊应急交通系统的设计,实现人与车、洁与污、人与物的有效分流,打造洁净、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及周边居民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在台地设计上,HD项目团队结合现状地形,对场地进行台地式处理,从而与城市道路取得最直接的连接。医院整体建筑形态随地势起伏、高低错落,与自然山体及周边建筑群融为一体,实现医疗建筑与城市界面的深度融合。



在地域景观关系的处理中,HD项目团队意在构建一所“与景观相生”的生态型医院,在改善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实现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这里,山水交相辉映,医院构型如同一道梳状剪影,成为连接山水的纽带。绿色植被布满整个院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建筑与生态共生的和谐场景。


绿轴、绿核、绿庭的巧妙设计,使得医院内部自成天地,仿佛一个充满活力的疗愈花园,让就诊患者既可“医身于院”,又可“憩心于园”。 



医疗建筑的核心是高效、合理的功能布局,HD项目团队坚持“功能完备、安全、高效、便捷”的设计理念,通过紧凑高效的功能流线组织,助力其打造 “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



综合医疗区由南往北依次设置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形成由病患到健康、从开放到管理的医疗轴线。


行政科研综合楼设置于东侧,传染楼设置于西南角区域,形成由洁净到污染的秩序布局。医院内部的两大流线设计做到了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医技区位于医院的核心医疗区域,通过医疗街这一水平交通系统与门诊、住院和传染区相连。将门诊科室和其关联的医技科室临近设置,住院单元可通过连廊直达住院医技区检查。


空中连廊和医疗街等水平交通系统的结合,构建出高效便捷的水平交通网络,将各功能分区紧密相连,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快速到达医院的各个区域。



考虑到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HD项目团队坚持“弹性发展”的设计理念,将医疗空间的初步设计与长期规划相结合。


门诊、医技和住院区以模块单元的方式进行布局,便于灵活调整功能,并为每个模块空间预留了适度的设备更新空间,提供相应的设备更换通道。



在场地北侧规划了充足的预留用地,未来可根据医院需求进行多种可能的远期建设。


传染病区根据不同的疫情形势,采用“平疫结合”模式,通过模块化运行,分区、分阶段启动,从而实现弹性管控。


HD在本项目中采用一体化设计、高度协同作业的方式一次性完成了11个土建专业、8个医疗专项、10个深化专项等全部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专项紧密配合,对各方需求进行整合,避免了专业交叉面的冲突,积极响应了项目的开工进度要求,充分满足了预算编制的深度要求,为控制造价提供了技术保障,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便利。


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娄底及周边地市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应急医学救援需求和疫情防控需要。在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将全面提升娄底市城南片区的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带动力,促进并带动城南片区的发展。项目的建成也将助推万宝新城高铁片区快速发展,实现万宝新城片区的全线突破,为娄底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项目档案

主创建筑师/项目总监:杨晓

项目经理:李渤、刘小燕

设计总负责人:张辉、郭立伟

方案设计:刘中爽、夏博巍、张伟、彭俊辉、姚佳乐、瞿诚、黄瑞、郭晶晶、陈东、易建华、陈卓然、吴洋、刘杰、王梓涵

医疗工艺:罗超、胡立亚、刘以沫、熊帆

建筑专业:李龙、李金霖、彭寿云、刘洋、陈昶旭、刘以沫、李磊、杨玉红、曹鸣谦、苏东戈、周璇、周梦涵、关子昕、周育广、孙畅、周树瑞

总图专业:李萱、邱麒麟、李熙盛、周泓、周树瑞

结构专业:李鹏、刘义仁、邓欣、贺滔、李顺业、胡茂昂、聂玉莲、杨腾、李浩全、陈齐鑫、张子睿、周辉、张忠喜、卜丹、张波

给排水专业:赵阳、古聪发、单鲁成、李通通、阳露、杨正利、周阳、敖凯、姚志强

暖通专业:胡蔷、陈楠楠、伍吉富、吴超、雷雪健、左淳莹、袁吉忠、胡长贵、莫雅绵、黄兵、丁学贵

强电专业:吴斌、胡计炫、曹馨月、董硕、尹华章、杨韶亮、唐涛、吴绪硕、郝强、刘坤明、何天宇、刘鹏举、刘炜毅、宋爽、覃湦坤、哈恩明、梁志超

智能化专业:田波涛、李星、邓益沅、唐双希、刘睿、陈琳、沈璐、何鑫、罗德俊

基坑支护:李晨、解威威、李海平、王伟杰

绿色建筑:刘薇薇、刘宁、张晶、吴灵、郭攀灵、蔡廷龙、殷昆仑

景观园林:王小保、简天佐  许海南、杨永辉、何直宗、蒋秀、王文诗、赵灏、刘文霞、魏芝玲、余诗慧、谢之琳、袁丽、曾黎军、曹旖旎

装配式:侯智勇、蒋惜文、胡海芳、黎骐玮、刘捷超

BIM:罗超、朱俊丞、周佳、周蕾、熊佳嵘、陈海亮、曾泽生

概算专业:胡欣予、付招、黄沛霖、胡朝晖、刘青、李远强、徐向东、杨妍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