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乡贤馆建筑改造 | nko日兴设计
阅读:7823 2019-01-25

乡贤馆位于武义江边,改造前的建筑是比较初级的加工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外扩,产业的更新升级,城市把此区域定位为文创园。乡贤馆作为展示金东区文化、艺术、城市规划的场所,利用部分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


640.webp.jpg

▲ 乡贤馆位于武义江畔


640.webp (1).jpg

▲ 新老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延续历史记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拆大建式的城市化进程割裂了历史,丢失了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旧建筑如同年迈的老者,等待着被拆除的命运。这一切成为了铭刻时代的最后印记,那些被人遗忘的工业遗迹,仿佛还在默默述说着我们所经历繁荣和衰落。


我们希望在本案中能够保护工业遗产,传承我们的文化,保存我们的记忆。我们将轻轻擦去她身上的浮尘,让她翻开新时代的篇章。


640.webp (2).jpg

▲ 改造前的建筑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 改造后的建筑


640.webp (5).jpg

▲ 建筑静静的坐落于环境之中

 

轻介入

保持建筑原有空间格局


我们拆除了原建筑周边搭建的构筑物,让出了入口空间,把原有防洪堤改造成为市民步行道。原建筑标高低于兼具防洪堤功能的道路,下沉式坡道穿过层叠的绿化连接至建筑入口。入口静谧的水池,过滤了城市的喧嚣,冷却了空气的温度,让人静下心来进入建筑之中。在原有2栋建筑之间增加了木结构雨篷及入口大厅,雨篷下面形成了类似传统建筑屋檐下的灰空间,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 通过下沉式坡道进入建筑


640.webp (8).jpg

▲ 新增部分采用木结构形式与老建筑连接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 入口水池过滤了城市喧嚣,降低了空气温度


入口门厅采用了落地玻璃,连接了外部的景观水池和内院空间。建筑每隔一段距离,把屋面瓦替换成透明瓦,形成了建筑之间的交流空间,保留的木桁架是那个历史时期特有的符号语言,历史与现代产生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640.webp (11).jpg

▲ 新增部分采用了与老建筑同样尺度的坡屋顶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门厅连接了室外的水池和内院空间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保留木桁架,换成透明瓦,产生了时空的对比


保留了原建筑的两跨坡屋顶的空间形式,为达到更好的采光通风效果,增设了顶部天窗,光线透过天窗照射到木质桁架上,漫反射进室内,彰显出整个空间的特质。


热空气上升产生的气流,通过天窗排出室外,最大化的增强自然通风效果,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640.gif

▲ 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材料选择


原建筑的瓦片保温性能较差,在原有木桁架的上面增加了保温层,上面使用了轻质的金属屋面。建筑墙体使用原建筑的砖,重新砌筑,以满足功能性开窗要求。新增的建筑入口及门厅,采用了木结构,给人比较温暖、舒适的感受。


640.webp (16).jpg

▲ 建筑虚实产生的明暗对比


640.webp (17).jpg

▲ 轴侧分解图


640.webp (18).jpg

▲ 材料节点构造图


640.webp (19).jpg

▲ 东立面


640.webp (20).jpg

▲ 西立面

640.webp (21).jpg

▲ 南立面

640.webp (22).jpg

▲ 北立面


640.webp (23).jpg

▲ 平面图


  • 地址:浙江金华

  • 建筑设计师:王兴田、李宪辉、杜明波、杜富存、孙猛、胡宇哲、赫建欣、徐新慧、李继文、苏晓宇、毕文华

  • 结构设计师:何伟、史佰通、王迎选、陈巧巧

  • 给排水:史嘉樑、张燕茹、赵博琦

  • 暖通:孙刚、尹彦超

  • 电气:陈伟、徐红芹、倪臻善

  • 业主:金华市东新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 设计时间:2018.07

  • 完成时间:2018.08

  • 用地面积:5160㎡

  • 建筑面积:1921㎡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