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北京园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
阅读:1934 2023-06-16

作为2019世园会中华园艺展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子,北京园不同与以往园林博览会以“皇家园林”作为展示载体,而是把眼光锁定在了“老百姓的园艺生活”,个园区的主题为“我家院儿”,项目基于北京胡同儿文化,采用“胡同”的形式体现特色,以对园艺的表达为核心,借鉴传统造园手法,以属于“老百姓”的“城中第一佳山水”什刹海作为园林模型,以筑山、理水、植木、造景等手法,打造“北京园八景”。


向阳门第、弘善之家
这是北京老百姓的家
乐山乐水,宜室宜家
这是北京城里的家
呈一份向全世界发出的邀请
共赴“小院落”里的“大北京”
......

北京园深受大众喜爱,也在国内外专业设计评审中屡获殊荣,包括:AIPH(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中华展园大奖、京世园会组委会国内展区大奖、2019园冶杯专业奖、 2020 IFLA AAPME文化与传统荣誉奖等大奖。


01 / 缘起

长城脚下的世园会

the World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at the foot of the Great Wall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址,位于延庆区西南部,距离八达岭长城和海坨山约10公里。又称“长城脚下的世园会”。



项目位于中华园艺展区,华北组团之首,东临公共空间,与上海园相望,西临天津园,南临河北园,北侧靠近东入口(遥望中国馆),与园艺生活体验带相连。2019年北京世园局规划北京室外展园,地块长96米,宽56米占地,5350平方米。


02 / 布局

四合院里的百姓之家

The home of the people in the ‘quadrangle’ 


北京园参照“北京城”独有的街巷形态,兴建牌楼、建制胡同,北侧还有“红色宫墙”为借景,表达“我家住在北京城”的自豪感。园区轴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出入口位于用地东南侧。本次设计将“四合院”作为北京园的核心景观,在用地中部以正南北向布置四合院,采用北京典型的“三进四合院”规制的“内院”格局。


整个园区采用“四合院”与“胡同”的形式体现本地特色,提取了三段北京城现存的跟园艺有缘的胡同:“棠花胡同”“盛芳胡同”“槐树胡同”,三段胡同相互转折迂回,形成类似“迷园”的前导空间。



通过三次胡同的转折,四扇胡同门后的探索,三处木材“框景”的提示,九处石材“漏窗”的窥探,整座园子的面纱缓缓解开。当转过最后一个弯,步入“四合院”的前广场时,整个“甘雨荷风”与“碧峰花影”景观豁然呈现眼前,形成整个园区的游览高潮。


03 / 探院

小院落里的大北京

big Beijing’ from a ‘small courtyard


整个园子以对园艺的表达为核心,借鉴传统造园手法,以属于“老百姓”的“城中第一佳山水”什刹海作为园林模型,以筑山、理水、植木、造景等手法,打造“北京园八景”。


古色古香的北京园牌楼,匾额背面雕刻着“和合如意”,构成北京园的迎宾景观。牌楼两侧分布着从北京民居中提取的片片山墙为景墙,配植高低错落的宿根花卉和应季草花,特别选取月季等红色调花材,代表北京人喜迎四方宾朋的喜悦心情。


“青瓦盛芳”以胡同为载体展示北京的园艺风采。沿山墙步入“槐树胡同”,脚下青砖墁地,头顶国槐繁茂,偶有杏树两棵,枝头杏花白里透红。一扇扇漆红院门,或敞开或虚掩。春风一阵,槐花香,杏花雨,墙角的紫茉莉、牵牛花仿佛点头示意,呈现一派“青瓦盛芳”的欢愉。


“棠花童真”借用园林“框景”手法,以漏窗呈现出一座烂漫的童真花园。透过院墙的花窗,老北京人的生活场景映入眼帘:滚铁环、跳房子,扑蜻蜓...艺术家和园艺师联合创作的一座座充满童趣的“立体花雕”栩栩如生,欣赏这张“棠花童真”的“”照片”,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时而盘旋的鸽哨能令你感受老北京人的童年生活,感知老北京的文化记忆。


“玉堂长春”为北京四合院中的典型景观。院子规制齐整,正房三间四耳,厢房三间。正房前栽植一对玉兰,南侧栽植一对西府海棠,抄手游廊下摆放月季盆栽,取“玉堂长春”之美。院落中央的鱼缸被“改造”,成为“海绵院子”的水循环利用系统的中枢。

“甘雨荷风”以什刹海为蓝本,呈现“乐山乐水”的优美画卷。水面690平方米,总容量1035立方米,型似蝙蝠,取“纳福”之意。水中种植荷花、睡莲、水葱、千屈菜等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锦鲤、金鱼漫游其中,形成功能完备的小微湿地景观。



敞轩南侧,还藏着一处闹中取静的“园中园”,取名自北京最美丽的胡同“百花深处”。高耸的白皮松与造型元宝枫相互辉映;牡丹、芍药、月季等传统名花,以及萱草、玉簪、鸢尾等近现代名花竞展芳容,共同再现“百花深处”的赏花盛景。同时也营造了北京人晨起遛鸟、舒展筋骨、拉弦吊嗓的悠然生活场景。这里是百姓的乐园,更是文脉兴盛之地。


走出百花深处,沿水岸西侧拾级而上,是呈现岩石园风貌的“碧峰花影”。堆山砌石,植以油松形成骨架,石间点缀荚果蕨、铁线莲、山韭、蓝盆花、珠果黄堇等低矮宿根花卉及乡土地被植物。登至叠石顶峰,便可到达全园最高的八角凉亭。站在亭内,向东可俯瞰北京园全貌。


下山之后,便转入北京园之旅的尾声。园区北侧皇城根下,便能见到“什锦花坊”园艺展示区。这里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园艺栽培的新成就,其中有北京研发团队自主培育的花卉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新优品种,分为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轮换展示。


04 / 韧性设计策略和尝试

Resilience design strategy and experimentation


响应世园会“绿色家园、美丽生活”理念,园区选取与北京老百姓生活最为贴近的植物品种,包括国槐、银杏、元宝枫等北京常用的适生品种,梅花、玉兰、碧桃、丁香等催花处理品种,以提升园区色彩效果。


园中广泛种植市花月季和菊花,并在不同时段展出牡丹、芍药等传统名花,园中还保留了一棵树龄近百年的原生柳树,古城长绿、生生不息。


彩虹色的花卉与宫墙的红色,形成闭环颜色的表达


5000余平米的北京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园艺的舞台。应用花境、立体花坛、垂直绿化、花带、岩石园、水生园等园艺手法,选取、更换、养护当季最适宜的植物材料,乔木20余种、灌木20余种、花卉200余种,水生植物20余种,共约300余种。




05 / 材料及施工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项目采用古建营造技术与现代构造技术相结合,融合了雨水收集再利用、园林废弃物利用、北京乡土植物应用、智能节水灌溉等众多可持续理念、产品,结合可再生材料及环保材料,例如透水砖等,快速疏解地面渗水问题。


建筑建造方式,遵循中国传统建造方式,突出榫卯结构,墙面采用北方传统灰砖材料。砖刻花纹、地雕、扶手及屋顶的花纹,都是遵循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


在这里,北京的气息是浓郁的、生动的、现代化的。园内的一砖一瓦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步一景都透露着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的梦想。2019北京世园会闭幕后,北京园继续秉持初心,将展园改造为“北京园艺博物馆”,令之成为集参观、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园艺创享之家,真正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想。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2019北京世园会室外展北京园方案设计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市延庆区
项目面积:5350 ㎡
业主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建筑/景观设计: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UCD)
项目主持:成砚、齐亮
建筑设计:孙乐、赵鑫、王珊珊、李天宇
景观设计:侯茂生、杨乐、段迪琛、杨姁、侯静岩
策划:程璐、赵爽、刘秋田、冯琦禄、刘义钰
设计到建成时间:2017.11-2019.4
项目摄影:王东纯、赵鑫、刘渤


点击播放UCD企业形象宣传片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