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公园项目 | 启迪设计集团
阅读:4004 2022-12-07

苏州评弹公园自建成后

已成为苏州评弹的一张名片

更是周边居民生活的生动舞台


640.jpg

项目承载了黄埭书坛老码头的历史记忆

更在当代城市化的乡镇中

重建了一种评弹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





(
黄埭书坛老码头


黄埭古镇在苏州古城西北,历史上曾是吴县最大的说书老码头,最兴盛之时,共有九家书场。书场与茶馆,曾是这里最重要的公共场所,评弹的迤逦之音,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转。


评弹界素有“说书灵勿灵,要过黄埭老码头”的说法,过了黄埭听客这一关,才能算是合格的评弹艺人。弦索绵延,乡音未改,如今黄埭仍是评弹繁盛之地,诞生了许多黄埭籍评弹演员。


随着社会变迁,过去闲来无事茶馆听书的日常已改变,热闹的书场与码头消失了,评弹与市民的关系,也缺少了一个当代的公共场所作为连接。


因此,本项目在设计之初,便希望营造一个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场所,重新建起居民生活与评弹文化的关系,重见老码头的盛景。


(
重现“江南第一书码头”


项目位于相城区黄埭镇裴阳路与春丰路交叉口东南,场地南北为居民区,东临裴家河,其南不远处便是裴家圩,正是河湖交汇之地。


本项目由苏州评弹公园、黄埭评弹博物馆、黄埭百年书场、党建活动中心、停车场组成,集演艺、办公、餐饮、市民活动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


640 (1).jpg

依河而建的评弹书场


640 (2).jpg

进落格局与起伏屋面


本设项目的核心建筑是位于场地北侧的黄埭百年书场,其中集合了一处200座的书场,平日售票营业;一处黄埭评弹团,用于剧团平日排练使用;一处评弹传习所供评弹教学使用;一处镇一级准博物馆,用于展陈黄埭评弹的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物。


书场历来是与茶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书场采用了设置茶桌的剧场形式,更适合现代观众的观赏习惯。


过去的艺人通常坐船到各地书场演出,叫做跑码头。因场地临河,正是处在河湖交汇的地带,本设计在河边设置码头,重新演绎过去“江南第一书码头”的热闹景象。艺人演出前,在此登岸进入书场,接受黄埭听客的检验,这里也成为项目中重要的景观节点。


设计以苏式传统民居粉墙黛瓦为基色,取其进落的基本结构,以山墙间隔划分主次空间,其中围合院落天井,形成丰富的传统意象空间。山墙形式上,采用传统“观音兜”的硬山做法,对其进行现代转译,以连续起伏的山墙演绎评弹宛转悠扬的曲调。如此,沿河一岸,如重重民居起伏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曲线山墙,与百年评弹的迤逦之音,在场地共鸣。


640 (3).jpg

评弹书场入口门厅


640 (4).jpg

“光前裕后”庭院


640 (5).jpg

层叠起伏的山墙


评弹书场临于河畔,布局在场地深处。其临街一面,是以评弹为主题的文化公园。


公园内设置一处评弹演艺广场,这是一个院墙围合成的直径40米的大院子,内含一座两层古戏台,用于大型演出及群众自发演出,在这里,周边居民或曲友可来此弹唱娱乐,成为百姓的舞台。评弹演艺广场以“琵琶”轮廓为原型,围墙采用镂空砖墙,点缀苏式花窗,体现苏式风格。


640 (6).jpg

古戏台演艺广场


640 (7).jpg

游廊与镂空砖墙


景观设计上,设计以评弹的学艺生涯过程为整个主题故事线,“寻,试,露,登,极”五大篇章,结合场景雕塑、演绎广场、互动小品等再现评弹历史文化。演绎了从拜师学艺,到出师黄埭的从艺故事。通过听评弹人生百态故事,漫步曲折迂回,柳暗花明游园之路,体悟人生。


640 (8).jpg

百年书场室内空间


640 (9).jpg

评弹博物馆室内空间


(
乡音依旧,绕梁不绝


评弹公园于2022年6月开放,评弹书场于2022年8月建成开放,项目建成后,设计师多次回到现场,每次都感慨万分。这里经常可见热闹场景,十分受居民和游客的欢迎。清晨时,有老人来此打拳;白天,有游客来此打卡;傍晚时,有人跳广场舞、有孩子玩闹、有下班的年轻人散步。逢有演出时则更热闹,吸引了众多票友来此听书,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与孩子,成为新票友。对于项目的设计师来说,这是最动人的场景,评弹公园及书场,已然成为了这里的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曾经书场繁荣兴盛的场面,仿佛又在此地重现。


评弹书场的意义,不仅是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公共活动场所,更是让评弹文化成为居民心目中的一个坐标,建立起居民心中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乡音依旧,绕梁不绝。整个评弹公园可以作为苏州的评弹文化名片,也是老百姓的精神文化公园。


640 (10).jpg

演艺广场日景


640 (11).jpg

演艺广场夜景


640 (13).jpg

640 (12).jpg

书场内景


640 (14).jpg

古戏台一角


640 (15).jpg

指导:金荣
方案设计团队:陆勤、杨柯、张智俊、栗宏亮
建筑设计团队:张筠之、陈苏琳、吴昊、刘阳
结构设计团队:赵宏康、陈磊、潘苏辰
机电设计团队:庄岳忠、曹雪平、刘丹丹、殷文荣、袁炜、吴卫平、李志超、宋伟伦
室内设计团队:车伟、徐剑锋、杨丽、王炳煜、孙权
幕墙设计团队:唐海兵、沈琴、苏龙华、李春、朱晓宇
景观合作单苏州智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亮化照明合作单位: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视觉分院
古建合作单位:苏州市计成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博物馆展陈合作单位:苏州乐品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