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园合集 |“人、城、产”合一的创新驱动产业综合体
阅读:7502 2020-04-02

19世纪末,经济学家马歇尔(A. F.Marshall) 基于英国工业生产地理集聚的观察,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和理论。自193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实行产业区域开发政策,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也为平衡区域差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自1979年招商蛇口工业区设立开始,经历了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复杂结构的重大蜕变。在十四五新兴产业的历史性发展阶段,曾经依靠初级劳工的单一产业园区正逐步发展为“人、城、产”合一的创新驱动产业社区


伴随着产业园区性质的日趋完善,如今的产业生态社区更加注重生态和跨界链接,公共空间和各类配套设施完善,设计上更是融合了定位策划、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全能型建设项目类别。它既包含了宏观规划和微观建筑的各层痛点,又介于之间,平衡园区自成一体的城市属性和多维复合的建筑表达。



01.

产业平台化



产业园诞生之日起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园区为单位凝聚特色产业。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生产制造的需求迫切,产业园便以集中生产的方式满足效率提升。


经历了产业类型由劳动转向资本继而升级到技术的发展,产业园需要满足的内容也愈加丰富。生产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产业链上下游的集合、技术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基地等一体化综合基础设施都成为现代产业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钥新一代半导体科创产业总部,长沙


640.webp.jpg

△总平面图


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天钥新一代半导体科创产业总部就是一个将半导体产业进行平台化设计构建的综合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基地占地约624亩,由湖南润和城集团开发建造。


640.webp (1).jpg

△整体项目鸟瞰


项目主要由新一代半导体协同创新研究院(先进院)和系列总部基地组成,涵盖了从科研、生产配合、合作推广、配套生活服务等全产业可持续运行的各个细分模块。


640.webp (2).jpg

△半导体产业链中心


640.webp (3).jpg

△基础研究院


基于此优化完善的产业平台定位和前期策划,我们从城市、标志和空间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回应。


规划方面,将南北两侧公园景观串联引入产业园内部形成弧线景观主轴,沿城市界面打造标志性产业体系研究、数据资产交易、科技成果体验、学术交流及产业综合管理中心等共性化服务机构建筑,营造大尺度链接城市的绿地广场


640.webp (4).jpg

△规划概念图示


640.webp (5).jpg

△中央景观


立面设计结合半导体科技元素特征,提取湖南湘江之水元素,将产业结合地方、科技融入文化,塑造整体流动感


640.webp (6).jpg

△灵动的城市立面


利用建筑群组围合成外实内虚的整体空间形态,同时通过层层退台、屋顶花园等生态方式,让建筑与景观充分融合,将运动、休闲等配套设施与产业相融合,打造现代化产业社区。


640.webp (7).jpg

△外实内虚的整体空间形态


640.webp (8).jpg

△充分融合景观的产业社区





  天益国际汽车城,南京


640.webp (9).jpg

△总平面图


而2019年底刚刚开幕的南京天益国际汽车城则将汽车全生态产业闭环推到了日常生活的台前。


天益国际汽车城由南京天利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建筑面积超10万平米。


640.webp (10).jpg

△天益国际汽车城立面,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640.webp (11).jpg

△天益国际汽车城内庭院,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在以新车展销、二手车销售、汽车装饰装配及美容、检测上牌的一站式综合汽车产业园内,品牌餐饮、休闲娱乐、快捷酒店、咖啡会所、文化体验、儿童卡丁车赛道等配套生活商业服务更令这里成为区域内以汽车为主题的城市综合体,将为溧水区域及周边汽车销售及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进一步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具有深远意义


640.webp (12).jpg

△天益国际汽车城入口,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在这个特殊的产业园设计中,空间服务的主体不止有人,整个园区还要同时为汽车服务。整个园区,就像以汽车为主体而设计的无障碍设施一样,充满戏剧性和体验感。


这种体验式流线设计,使得天益汽车城区别于传统的产业园或商业体,而更像是一个“汽车游览体验中心”。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一站式汽车体验,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在这个体验中心里,建筑师结合甲方、政府及城市服务的诸多需求,将各个产业功能区块和配套服务设施合理优化、复合布局


同时,以汽车为立面形象的灵感来源,通过流线型的线条和形体咬接与汽车元素呼应。多样化的建筑细部处理,创造丰富的建筑形象,突出个性体量感。


640.webp (16).jpg

△汽车元素立面,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640.webp (17).jpg

△形体咬接,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640.webp (18).jpg

△汽车城鸟瞰,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02.

空间生活化



产业园区内聚集了大量进行深度合作的各类平台企业,而联结企业之间的纽带则是一个个具体的员工。


模式化的单调传统空间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员工的生活需要以及场所所应承载的社区互动功能,相反,打开空间的固有边界、赋予更多场所尽可能多的空间使用设想是当代产业社区空间设计上的共识,以愈趋生活化的空间营造达到激活各入驻企业相互交流的融洽气氛。





  智能医疗产业园,上海


640.webp (19).jpg

△总平面图


以“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高地”和“智能医疗独角兽总部基地”为目标的上海智能医疗产业园设计,便把园区公共空间的整体营造摆在核心位置。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以“连接”与“融合”为核心概念的上海智能医疗产业园


投标方案以“连接”与“融合”作为核心概念贯穿整个设计。一条地景式绿色飘带巧妙地创造了开放的中央绿地空间,通过连接两地块间商业的屋面,东西两个地块被飘带状的地景式廊桥绿地贯穿,在空间上创造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第二地面”,作为园区的中央公园来打造,为科技研发人员创造更加生态有机的办公环境和交流平台。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地景式绿色飘带创造“第二地面”


飘带的底部则置入了产业园所需的所有配套商业,并通过在体量上做减法,挖出了大量的“趣味洞穴”,一方面为智能医疗产业的共创发展提供更多共享交流场所,另一方面也可作为缓冲地带,使配套商业以一种更包容的形式融入园区的整体环境中。


640.webp (25).jpg

△飘带底部形成“趣味洞穴”





  北斗导航产业园


640.webp (26).jpg

△总平面图


北斗导航产业园项目则因其基地及周边原有水系,在打造提升北斗品牌影响力的科技型园区的同时充分利用水系资源,定位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产业园区,使公共空间与外部环境共生共融


640.webp (27).jpg

△整体项目鸟瞰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由科创办公、产业办公、总部办公、孵化办公组成。基于不同的功能组团,园区规划沿主路城市展示面布置高层配套设施,地块内部则通过绿地组团环绕的布局形式打造开放共享的中心景观,开放式滨水景观有机融入区域内核心水体绿带。


640.webp (28).jpg

△开放共享中心景观有机融入水体


大面积的开放性场地供人流集散活动,多层次的场所构建营造出多个灰空间,植物组团式搭配丰富场景体验,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社交机会,成为产研互动、生活体验的智慧办公社区。


640.webp (29).jpg

△多层次场所构建





03.

建筑智能化



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以智能产业为代表的各大高精尖科技产业的应用场景不断开拓,也为相应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以京沪引领的一线城市纷纷开始了智能、大数据、通信等热门主题的产业园区建设。在产业内容的整体框架下,配套建筑产品的智能化也成为大势所趋。



  AI总部基地


640.webp (30).jpg

△总平面图


AI总部基地是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互联网+科技高品质园区为目标全力打造的。通过智能产业集群、优化布局来提升智能产业在当地的跨越式发展。


640.webp (31).jpg

△整体项目鸟瞰


该项目将以AI为前缀的所有相关产业如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操控、研习孵化服务加速中心都囊括其间,立足在未来用户交互、感受层面的规划、设计产品服务,借以AI“交互-催化-融合”的定律展开规划及建筑设计


640.webp (32).jpg

640.webp (33).jpg

△“交互-催化-融合”下的规划建筑设计


我们在园区里设置了实验场地。利用内部的景观环境,建设了全天候 24 小时的工智能测试场及模拟区营造产业氛围。


640.webp (34).jpg

△产业园功能区块


利用露台、阳台、灰空间及错位扭转的建筑形体使人们走出室外,创造更多的交互、交流场景,营造体验型产业办公空间。在室内的趣味中庭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创造力,迎合科技发展创建更多人工智能产品,使其更符合孵化功能的创客型人工智能产业平台。


640.webp (35).jpg

△错位扭转的建筑形体创造多处交互场景



经过多年的实战项目积累,三益在产业园设计方向也丰富经验。除了产业相关的生产、服务、消费,更多的城市功能被纳入到产业园的功能范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在城市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集办公、零售、展示、服务一体化的多功能园区,已经从传统的产业园形式转化为一种新型城市模块。从城市横轴和时代纵轴两个维度来看,产业园正走到了一个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十字路口。


而产业文化和城市配套的引入,让产业园从生产型的建筑集群真正开始向城市和公众开放。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作为“工业上楼”的全球先行者,新加坡的工业化成就有目共睹。新加坡土地资源稀缺是其工业化的最大挑战之一,政府采用集中式的工业园区规划及特有的园区建设模式,大大优化了土地使用效率。
2024-03-22SJ盛裕 产业园区 新加坡 SJ盛裕  阅读:2492
近几年,芯片制造的争端,让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ASML)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造车领域,从去年蔓延至今的「芯」求大战,使车载芯片「隐形冠军」恩智浦半导体(NXP)变得众人皆知。
2022-02-23丈量城市 科技创新 产业园区 城市更新  阅读:4301
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产业园区创新转型的步伐。有效扩大投资、激发内在需求、培育经济新动能,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生产,成为了特殊时期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1-04-29三益DESIGN 产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  阅读:5513
本期周刊我们为大家精选了5个产业园区项目,它们包含了科技、健康前沿等各个行业,他们也是综合型创业孵化器。
2020-08-17《建筑中国周刊》 产业园区  阅读:5744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